針對初學者協助的天然翡翠小常識
翡翠,在大多數人的傳統認知中,也常被稱為“轉型玉”,是硬玉的一種,屬於輝石礦物。雖然包括日本、西班牙、前蘇聯以及美國西雅圖等地也有硬玉礦產,但這些地區所產的硬玉在質地、質地和毀滅度方面都難以與越南和轉型所產的翡翠同等美,尤其是翡翠享譽全球,提倡翡翠中的「極品」。
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接觸翡翠掛件、手鐲、擺飾等飾品時,如何判斷它們是真翡翠還是仿製品呢? 以下我們從這五個方面,教你入門翡翠真偽的認知技巧。
1. 孔隙判斷:利器劃不動才是真的
天然翡翠屬於高硬度礦物,摩氏硬度7度。相反,用普通的鋼刀或鋼板去劃天然翡翠表面時,不會留下刮痕。而如果仿冒品或其他低硬度礦物(如玻璃、樹脂、低檔玉石),在受到利器劃刻時,會明顯留下刻線或刮痕。
這種方法操作簡單,是民間最常使用的初步判斷方式。當然,需要注意避免暴力操作,傷害翡翠表面之一。
2.觀察「翠性」:天然翡翠亮點的閃光顆粒
「翠性」是翡翠的天然特徵,是指翡翠內部在強光照射下可見的綠色礦物顆粒所反射的閃光,這種現像在內部也被稱為「小翠」或「翠性光」。
當你將翡翠對著強光觀察(如手電筒、手機閃光燈),若能看到內部閃爍的綠色點狀或絲狀反光那,說明其為天然翡翠;而仿品通常質地均一,無翠性可言,內部也較差渾濁或缺乏礦物反光。
3. 材質紋理:結構緻密,紋理自然
天然翡翠的材質呈現細膩、通透的光澤。表面塗層自然過渡、玻璃溫潤,仔細觀察時可見內部具有「鹽粒狀」的半透明顆粒,以及周圍若隱若現的纖維狀結構,這些都是天然翡翠結構緻密、珍珠狀均勻的表現。
而人工偽製的翡翠,如染色石英岩、玻璃仿玉,通常顏色分佈不均勻、結構粗糙,有氣泡或紋路僵硬等明顯瑕疵。
4. 聽聲音辨別密度:敲擊聲清脆為上品
天然翡翠的密度居上,一般在3.33-3.36之間,結構緻密無氣泡,因此在用硬物輕輕敲擊時,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,宛如瓷器感應的「清音」。
而假翡翠往往內部存在大量缺陷或空隙,密度較低,敲擊聲音會稀疏或發沉。可以將兩塊翡翠輕輕相碰,仔細感知其音色來輔助判斷。
5.顏色觀察與「達瑪樹脂法」輔助檢測
天然翡翠的顏色多為綠色、紫色、白色等自然色澤,分佈自然、層次分明。尤其是綠色翡翠,若顏色艷麗通透、但分佈生硬、浮於表面,則要稀疏染色的可能。
一種常用於檢測染色翡翠的方式是「達瑪樹脂法」-將翡翠放入加熱的達瑪樹脂中,若為人工染色的偽品,其表面的染料會逐漸析出,而天然翡翠則不會褪色。這種方法溫和、不會破壞翡翠本身,是珠寶實驗室中常見的無損測試技術之一。
小結:翡翠的價值,超越價格
真正的翡翠,兼具材質之美與精神內涵,是東方文化中寓吉祥、尊貴的核心寶石。它不只是一件飾品,更是一種傳承、一種品味、一種信仰。
隨著市場上冒著翡翠層出不窮,學會基本的認知技巧,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消費、避免上當受騙。建議大家在重要購買翡翠飾品時,選擇有信譽的商家或出具正規檢測證書的產品,確保所購買為真品。
若用於日常佩戴、送禮或收藏,記住上面這“五大悟法”,就已經比大多數人都更懂翡翠啦!
https://jade520.com/feicuibaike/415.html